1 |
“美白因子”不能再忽悠了
|
|
10月1日起,由國家標準委頒布的《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》將正式實施,新標準明確要求化妝品包裝上必須嚴格標明產品的所有成分。這也意味著10月起新生產的化妝品要集體“換裝”,諸如“美白因子”“彈力蛋白”等名詞不會再出來到處“忽悠”。
“小姐,看看我們這款美白產品,它含有天然植物萃取成分和美白導入因子,可以讓你的皮膚變得緊致光滑哦!”當昨日記者走進新街口一家高檔商場,一家化妝品牌的推銷員如此告訴記者。但是到底什么是美白導入因子?天然萃取了啥?卻讓記者發暈。據調查,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化妝品沒有全部標注成分列表。例如記者看到一款護手霜,上面標注含有尿素、木糖醇、維生素E、按摩粉(橙色顆粒),銷售小姐表示,其中按摩粉可以通過按摩促進血液循環。當被問到按摩粉的具體成分時,柜臺小姐只是強調它是極細小的粉狀物,具體成分則不清楚。
而國際著名品牌歐萊雅公司旗下一款男士全面醒膚啫喱,原產國摩納哥,外包裝上只有小塊的中文說明,上面簡單標注成分:含有小麥胚芽提取物,維生素及保濕成分。哪種維生素,保濕成分具體是什么成分?專柜小姐同樣只能聳聳肩避開話題。記者隨機調查了10位在超市購物的消費者,他們都表示平時購買看商家寫了有這個功效,但是將信將疑,所以只能選擇自己熟悉的品牌。“我這次去看臺灣名品展,看到臺灣展出的化妝品都標注了成分!”一位消費者表示,而她稱此前去香港購物,發現那里不僅是化妝品,就連洗發水也同樣標明成分,像同樣是海飛絲,內地賣的就沒有成分介紹,但在香港賣的就有。
根據新標準,化妝品包裝上應標注全部成分的名稱。同時,成分表中的成分名稱應按加入量降序排列,所有的成分都要以簡體中文標注。同時,該政策針對的不僅是狹義上的化妝品,類似洗發水、沐浴露等都在化妝品之列。
消費者劉女士常常去各大商場購買化妝品,她表示該政策應該更早出臺。“我屬于過敏性皮膚,但是去購買的時候專柜小姐總是說產品應該不會有過敏成分。自己的臉就被屢屢當實驗田,時有過敏情況發生,如果早點有這樣的規定,自己買東西就會比較小心了”。
|
|
|
|
|
2 |
回復:“美白因子”不能再忽悠了
|
|
好好!這樣愛美女士就安心多了!
|
|
|
|
|
3 |
|
|
好吖!中國還是要加強完善這方面的標準監管
|
|
|
|
|
4 |
|
|
恩,你說的不錯,國家標準是有明確的規定,不過就是監督管理上還有欠缺!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