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三千項工業急需標準今年完成制修訂
|
|
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從5月25日召開的提高工業產品質量座談會上獲悉:為全面提升工業產品質量,增強國際競爭力,我國將在未來3年內完成1萬項行業急需標準的制訂或修訂,構建300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,夯實中小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。今年將開展重點行業質量標準清理工作,完成3000項急需標準的制修訂;同時,今年中央財政將安排200億元專項資金,支持企業技術改造。 召開這次會議,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批示精神,加強部門之間、部門和行業協會之間的溝通協調,形成合力,共同促進產品質量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。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召開了落實中央領導批示,提高工業產品質量座談會。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;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以及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、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王東峰、商務部部長助理崇泉、農業部總經濟師張玉香等有關方面負責人出席會議。 據了解,我國工業行業有5萬多個標準,很多標準嚴重滯后。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表示,要把提升工業產品質量置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、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戰略層面進行部署,今年將結合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貫徹落實,分行業推進工業產品質量工作,不僅將修訂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,還將制修訂3000項急需標準。 我國工業由大變強必須做到質量、結構、速度、效益相協調,而質量恰恰是目前的薄弱環節。專家認為,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,我國在強調保增長的同時,大力加強產品質量建設,有利于避免粗放式增長,加快結構調整,優化產業布局,推進自主創新,為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。同時,加強產品質量建設,也有利于改善目前國內消費環境,擴大國內需求,改善投資與消費對經濟拉動的比重。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