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一件衣服增加十項“國標”
|
|
“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pH值須在4.0~7.5之間”、“西服甲醛含量每千克不得大于300毫克”……今年初,國家相關部門實施了10項服裝類國家標準。記者走訪市場后發現,盡管服裝新國標推行已達三個月,但市場上對這10項新標準的認知度并不高,買賣雙方對服裝商品涉及的pH值、甲醛等規定知之甚少。
銷售商不懂服裝新規
記者根據新國標中有關須標注pH值、甲醛等物質含量的規定,對合肥市多家服裝商場進行了調查,發現很多在售的服裝吊牌上都沒有標注pH值。一些大型專賣店的服裝吊牌上雖然有“安全技術要求規范”這一項,但大多標注的是“B類”或者是“可直接接觸皮膚”,很少有標明pH值或者甲醛等物質含量的。而在一些小店內,記者發現很多服裝上甚至沒有吊牌,更別說是標注pH值了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這些服裝都是從廠家直接拿過來搞批發的,從沒聽說過服裝還有pH值的。“pH值?甲醛?沒聽懂你說什么。”一家服裝店銷售員對記者提出的新國標中的有關規定感到不解。
買衣服靠的是感覺
據了解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消費者對服裝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,穿衣不再光講究光鮮漂亮,也開始注重服裝的面料,講究衣服穿著的舒適度。
“挑衣服當然是要挑那些款式很流行,摸上去又很舒服的。”正在商場內挑衣服的儲小姐告訴記者。像儲小姐這樣的消費者大有人在,他們都表示憑借多年的買衣經驗,挑服裝還得靠手感,手感好就證明衣服的面料好,穿上才能舒服。而對于服裝的質量他們主要是看品牌、規格以及洗滌方法等,對于pH值或者其他化學物質的含量很少注意。
有專家表示,人體皮膚正常的pH值在5.5至7.0之間,略呈酸性,如果服裝的pH值過高,會刺激皮膚,甚至引發皮膚感染。市民王女士認為,如果有了新國標,廠家就得按照標注生產,同時還應該在賣出的時候標準清楚,讓消費者明明白白購物,放放心心穿衣。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