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我國將制訂實施網絡內容身份識別編碼國家標準
|
|
據中國文化部網站消息,為打擊網絡盜版,有效保護網絡音樂、視頻、文本作品的知識產權,中國將采用國際通行做法,制訂實施網絡內容身份識別編碼國家標準。8月5日,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中國廣播電視音像資料館召開《國際標準視聽資料(ISAN)》等五項國家標準起草工作組成立會。
秘書處劉春燕首先介紹了《-國際標準視聽資料編碼(ISAN)》、《國際標準視聽資料編碼(V-ISAN)》、《國際標準音樂作品編碼(ISWC)》、《國際標準文本編碼(ISTC)》、《內容傳播和版權管理:用于音樂、電影、錄像、錄音和出版業的標識符和描述符的功能要求》等五項國家標準的立項和標準起草工作組成立的背景情況。
據介紹,這五項標準是由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、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于2006年提出,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示后正式納入國家《2007年第五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》,由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并負責組織制訂的。
由于這五項標準應用范圍廣、涉及部門多,為保證標準具有科學性和較強的適用性,兼顧各有關部門、各業務領域和社會各方面的應用需求,本著客觀、公正、透明、開放的原則,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同意成立由學術研究單位牽頭,文化、廣電、新聞出版、新華社、標準化等相關部門參加的標準起草工作組,共同負責上述標準的起草工作。起草組是開放的,歡迎各有關部門、有關單位和專家積極參與。標準起草組組長分別由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的專家、學者擔任。
會上,劉春燕還宣布了上述五項標準起草組組成方案,并對標準起草工作的進度安排、報送材料內容等提出了具體要求:各起草組應在今年八月底前向秘書處報送標準征求意見稿,確保今年十一月十五日前完成標準起草任務所有規定程序,按時、保質地報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審批。
|
|
|
|
|
|
|
|